键槽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米乐app下载

键槽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发布日期:2024-10-23 来源:生产设备

详细介绍

  本设计分析了数字控制机床加工轴外键槽的工艺以及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对比了普通机床加工轴外键槽和数控加工的优劣。提出了加工轴外键槽的工装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加工工艺。在设计的具体方案确定以后,根据具体使用上的要求和工作情况设计夹具的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定位键和夹具体。在生产加工中,应用本设计装夹工件,定位夹紧可靠,能大大的提升工件的加工精度。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来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数、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正转、反转、切削液开、关等),按照数字控制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如穿孔纸带、磁带、磁盘、磁泡存储器),然后输入到数字控制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因为工件上对称度要求越高,就对机床的定位精度要求高,而且对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精度要求也越高,因此调试难度就会加大。

  普通铣床调节环节多,引起误差的几率高(如梯形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调整;刀杆与主轴连接的间隙调整等),导致相对运动刚性差。此外,由作用于铣刀刀刃上的不均衡切削力导致铣刀的微量变形也会引起对称度误差。

  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加工完这一种(或这一批)零件后,要换掉为另一种(或另一批)零件时,只要换掉新的零件加工程序。所以数字控制机床是产品更新换代频繁时代的首选柔性设备。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传动执行机构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杠传动副,并取消Y向变速环节运动环节,减小调整间隙环节,能大大的提升机床的运动刚度。

  (1)操作者必须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悉机床的性能、加工范围和精度,并要熟练地掌握机床及其数控装置或计算机各部分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4)开动机床使其空运转,并检查各开关、按钮、旋钮和手柄的灵敏性及润滑系统是不是正常等。

  数控加工工艺如图7所示。采用数控装置实现两轴联动,即X,Z轴同时发出进给指令,使之形成“之”字形循环进给,与传统工艺相比每一循环减小了吃刀量而增大了进给速度,这样在同等的生产效率下既能够保证改变切削过程中工件的受力状态,减小刀具变形所引起的对称度误差,间接的提高主轴的刚性。又能减小刀具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运用传统工艺加工轴外键槽如图6所示:现将铣刀垂直进给移向工件,到一定深度后,将纵向进给切至键槽全长;再进行垂直进给,然后反向纵向进给,反复多次直至切刀要求深度。

  (3)在工艺流程中操作者应随时监视显示装置,发现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停车排除一些故障。零件加工完后,应将程序谨慎保管,以备再用。

  被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性问题涉及面很广,下面结合编程的可能性和方便性提出一些必须分析和审查的内容。

  圆轴类外键槽通常使用键槽铣刀或立铣刀加工,如图6所示。用键槽铣刀铣削封闭式键槽时,一般用抱钳装夹工件或v型体装夹工件

  夹紧工件前必须校正夹具在工作台中的位置,然后利用螺栓与工作台T型槽连接。键槽长度进给量由工作台纵向进给手轮控制,深度进给由工作台升降进给手柄来控制,宽度由铣刀直径控制。其工作循环如图6所示;先将铣刀垂直进给移向工件,切削少量的深度,将工件纵向进给切至键槽的全长;再进行垂直进给,然后方向纵向进给,反复多次直至完成。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和普通铣床来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键槽,应用比较广泛,随处可见。

  2.4制定工艺路线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1-0.5μm的一般传动轴,工艺路线)用工件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钻顶尖孔。

  这种从零件图的分析到制成控制介质的全部过程叫数控程序的编制。数字控制机床与普通机床加工零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字控制机床是按照程序自动加工零件,而普通机床要由人来操作,我们只要改变控制机床动作的程序就能够达到加工不同零件的目的。因此,数字控制机床非常适合于加工小批量且形状复杂要求精度高的零件。

  在数控编程中,所有点、线、面的尺寸和位置都是以编程原点为基准的。因此零件图样上最好直接给出坐标尺寸,或尽量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

  在程序编制中,编程人员一定充分掌握构成零件轮廓的集合要素参数及各几何要素间的关系。因为在自动编程时要对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坐标,无论哪一点不明确或不确定,编程都没有办法进行。但由于零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到或被忽略,常常出现参数不全或不清楚,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是相切还是相交或相离。所以在审查与分析图纸时,一定要仔细核算,察觉缺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通常先安排定位基面的加工,为加工其他表面准备好。后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所以轴外键槽的加工安排在外圆精车或粗磨以后,精磨之前进行。否则会在外圆终加工时产生冲击,不利于保证加工质量影响刀具的寿命,或是会破坏主要加工表面已经获得的精度。

  “之”字形数控工艺如图7所示。采用数控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两轴联动,即X轴与Z轴同时发出进给指令,刀具形成“之”字形循环进给,每一次循环进给的过程中吃深量逐渐加大,与传统工艺相比,吃刀量相对减小而进给速度显著增大这样在基本相同的生产效率下,可以大幅度改变切削过程中工件的受力状况,减小刀具变形所引起的对称度误差,使轴外键槽的对称精度得以保证。

  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和普通铣床来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轴外键槽,应用较为广泛。

  运用传统工艺加工轴外键槽,在精度要求比较高,尺寸范围变化大的时候存在如下弊端:

  夹具在工作台中的位置是引起键槽的对称平面与轴的纵向对称面不重合的主要的因素,在加工中若工件长度的变化没有一点规律性,工作台T型槽磨损量不均衡,必然会影响夹具定位的准确性,进而造成键槽定位的不准确,引起质量稳定性较低。

  1)工序的内容复杂。这是由于数字控制机床比普通机床价格贵,若只加工简单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数字控制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在普通机床上难以完成的工序。

  2)工步的安排更为详尽。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加工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时却不能忽略。

  (2)精基准的选择。采用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以顶尖孔为精基准能轻松实现基准统一,能够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各段外圆表面及端面,能很好的保证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外圆与端面的垂直度,加工效率高并且所用的夹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对于实心轴(棒料或锻件毛胚),在粗加工之前,应先打顶尖孔,以后的工序都以顶尖孔定位。

  采用数控装置实现两轴联动,即X,Z轴同时发出进给指令,使之形成“之”字形循环进给,与传统工艺相比每一循环减小了吃刀量而增大了进给速度,这样在同等的生产效率下既能够保证改变切削过程中工件的受力状态,减小刀具变形所引起的对称度误差,间接的提高主轴的刚性[18]。

  数控机床能够使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具有自动变速,自动换刀,自动交换工件,生产率得以极大的提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4倍,甚至更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零件,加工量大的工件和易出差错的工件,生产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安防刀具时应注意刀具的使用顺序,刀具的安放位置必须与程序要求的顺序和位置一致。

  (2)工件的装夹除应牢固可靠外,还应注意避免在工作中刀具与工件或刀具与夹具发生干涉

  (1)进行首件加工前,必须经过程序检查(试走程序)、轨迹检查、单程序段试切及工件尺寸检查等步骤。

  其一垂直切削分力加大,引起刀具挠度和转角加大,这样就加剧键槽侧面倾斜,另外顺铣与逆铣时产生的不对称变形,这些都会给对称度带来不利影响。

  其二吃深较大,铣刀与工件接触弧长,切削沿前刀面滑动时间较长,因此前后刀面同时磨损,而后刀面磨损尤为严重,这样键槽宽度尺寸会受到影响,同时减少刀具重磨次数。

  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在数控加工中,加工工序往往较集中,以同一基准定位十分重要。因此往往需要设置一些辅助基准,或在毛坯上增加一些工艺凸台。

  零件的外形、内腔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及尺寸,这样可以减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刀次数,还可能应用控制程序或专用程序以缩短程序长度。零件的形状尽可能对称,便于利用数控机床的镜向加工功能来编程,以节省编程时间。

  采用数控装臵实现两轴联动即轴同时发出进给指令使之形成之字形循环进给与传统工艺相比每一循环减小了吃刀量而增大了进给速度这样在同等的生产效率下既可以保证改变切削过程中工件的受力状态减小刀具变形所引起的对称度误差间接的提高主轴的刚性18数控工艺42数控加工生产的优势421生产率的提高数控机床可以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具有自动变速自动换刀自动交换工件生产率得以极大的提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4倍甚至更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零件加工量大的工件和易出差错的工件生产率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轴类零件外键槽是与键配合构成键连接。键是用来连接轴与轴上传动件(例如齿轮,带轮等等)以实现周向(或轴向)固定,以便传动件与轴一起转动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轴外键槽的加工精度高,则键在键槽中的轴向固定良好,连接更为可靠。

  键槽加工中,对称度是重要的技术指标。运用普通立铣床加工轴外键槽,采用传统加工工艺,一般用抱钳装夹工件,用键槽铣刀或是立铣刀加工,在工艺流程中受力不均衡,会造成加工误差。生产效率较低,运动刚性差,质量稳定性差.

  运用数控铣床加工轴外键槽,能轻松实现X轴与Z轴联动,形成“之”字形走刀路线,较普通走刀路线受力更均衡,从而改变了工件的受力情况,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轴类零件外键槽与键配合构成键连接。键是用来连接轴与轴上传动件(例如齿轮,带轮等等)周向或是轴向固定,以便传动件与轴一起转动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轴外键槽的加工精度高,则键在键槽中固定良好,连接可靠。当被连接的毂类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在轴上做轴向移动时(如变速箱中的滑移齿轮),需要采用导向平键或是滑键,则需铣削出较长的键槽,以实现毂类零件的轴向移动。

  由以上分析,需要先加工工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轴外键槽,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基面的选择是PROC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会造成零件报废,使生产无法顺顺利利地进行。